一般来讲,老人再婚最大的顾虑,归根结底是财产的所有权及继承权的问题。再婚老人的婚前财产按法律规定虽然归个人所有,但婚后所得依法应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且再婚后,一方死亡,另一方作为配偶,当然享有对方财产的继承权。这样一来,势必导致自己家的财产落到了外人手中,这是很多老人和子女所不能接受的事实。那么,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婚双方约定好各种人身财产关系,使其不因再婚行为而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需要约定:
(1)约定双方的财产关系
就是双方要约定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归属问题。按法律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归一方个人所有,所以,对于该部分财产可以不做约定。对于婚后双方取得的财产,按法律规定应当由夫妻共有,因此,对该部分可以按法律规定,由双方约定归各自所有。
(2)约定双方的继承关系
按法律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夫妻互为对方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再婚配偶与老人的子女平等地享有遗产的继承权。为避免因遗产继承而发生财产落到外人手中的情况发生,在不侵害他人权利的情况下,老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愿立遗嘱对全部遗产进行分配,即以立遗嘱的方式约定各方的个人财产(应当包含老人因死亡而在死后所取得的赔偿费、丧葬费等所有遗产)由各自得子女继承。
严格来讲,此处不应当称之为约定。立遗嘱是个人行为,即使对方不知道或不同意都不会影响遗嘱的效力。需要强调的是,老人在立遗嘱时应当注意合乎法律规定的形式及实质要件,避免发生争议时遗嘱被认定为无效。
另外,关于再婚双方的赡养问题,由于老人再婚时,双方的子女一般均已成年,不会和父亲或母亲的再婚配偶形成抚养关系,因此,子女对于父亲或母亲的再婚配偶没有赡养义务。虽然前述观点是由我国相关法律所规定的,但为减少日后的纠纷和争议,建议再婚双方对赡养问题也做出约定:再婚双方中一方生病需要护理时,配偶需尽护理义务。
老人自己的子女在配偶不能护理时也应当尽到子女的赡养义务,进行护理。而对方的子女对老人则没有护理义务。对于已经做了财产约定的再婚双方,当一方生病有经济支出时,首先由本人出资。本人无能力时,由本人的子女承担,对方子女无义务承担。配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提供帮助。最后,再婚老人的后事由自己的子女妥善处理。
老年人再婚财产分配方法(一)老年人再婚的个人财产是结婚前夫或妻一方已经取得的财产,我国最新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对于夫或妻一方财产的取得,除了法律的规定外,还可以是夫妻双方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对婚前或婚后财产进行约定,约定为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对于一方所有的财产,即夫或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也可称为法定的夫妻个人财产,在原则上是不需要分割的。
(二)老年人再婚共同财产分割:
再婚共同财产,也可以是夫妻共同财产,通常有:
1、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等。
对再婚共同财产分割时,通常会依照男女平等的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则、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及有利于生产和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分割。
(三)老年人再婚财产继承:
再婚财产继承是一个处理起来相对复杂的事。选择再婚的男女双方或许都有孩子,而财产继承通常是指一方过世后,才会涉及财产继承。
老年人如何避免再婚财产纠纷第一,进行财产约定。当老年人决定再婚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约定各自婚前财产的归属。比如:各自婚前财产及各自婚后个人名下的财产,在自己死亡后,均归各自子女继承,双方均不继承对方财产等等。采取此类办法时,应注意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名下的财产种类、范围和归属,财产的名称应当确保准确,避免将来执行协议时产生歧义。
第二,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合法处分个人遗产。立遗嘱的方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遗嘱均有其相应的法律要件,所以立遗嘱时须符合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避免所立的遗嘱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影响效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