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特征、指纹、航班行程是个人信息吗
2024-09-18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生物识别信息、行踪信息等都是个人信息,所以说,人脸特征、指纹、航班行程是个人信息,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
全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在杭州宣判,野生动物世界是否存在欺诈?
2024-08-07近日,全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在杭州宣判一事登上了热搜。对于案件中野生动物世界收集使用人脸信息的行为首先是不合法的,因为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深度体现自然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具备较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测危害,更应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 所以终审判决野生动物世界删除关于原告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等是正确的。 该案中指纹识别店堂告示对原告与野生动物世界具有约束力,而人脸识别店堂告示并非原告与野生动物世界之间的合
经营场所滥用人脸识别属侵权,滥用人脸识别有哪些危害
2024-07-25经营者使用“无感式”人脸识别技术悄悄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物业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与之而来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的漏洞还很多。 滥用人脸识别产生的最大问题是个人隐私问题,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会侵害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让公民处于被监控之下,没有隐私可言;另一方面,当下的网络生态环境较为复杂,不少用户、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偏弱,容易被黑客攻击,存在严重的数据泄露风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
经营场所滥用人脸识别属侵权,关于人脸识别的相关法律规定
2024-07-25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布,自8月1日起施行。 进一步明确这些热点问题的适用法律,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增添保障。其中明确,对于违反单独同意,或者强迫、变相强迫自然人同意处理其人脸信息的,构成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规定:1、商家不得强制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2、物业不得强制将“刷脸”作为进小区唯一验证方式;3、让未成年人“刷脸”须征得监护人单独同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经营场所滥用人脸识别属侵权,滥用人脸识别的法律后果如何?
2024-07-25滥用人脸识别信息,在民事领域还可能面临着侵犯他人肖像权或个人信息的风险。 根据此次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因此,滥用人脸识别轻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可能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