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如何评价大数据杀熟
2024-08-05近日,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12公里的路程2部手机相差8元一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经常使用某个APP发现自己打车的价格比“新手”贵,不同价格的手机显示的价格不不同,这就是网友普遍反映的大数据杀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何,“大数据杀熟”现象,最终损伤的都是整个行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拥有选择权,当其利益受到侵害时,行业最终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因此,面对“大数据杀熟”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如何理解大数据杀熟
2024-08-05所谓“大数据杀熟”,即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大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同一件商品或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 一个关键问题是,一罐可乐的正常价格是透明的,所以在五星级酒店的溢价是公开的。 但“大数据杀熟”却处于隐蔽状态,多数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了。此外,将老顾客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换概念之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有哪些影响
2024-08-05从“大数据杀熟”一事中,虽然说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给出不同的定价并不罕见,只要价格公开、不强买强卖,就基本正常,但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杀熟”,却隐患重重。 一方面,大数据“杀熟”违背了商业伦理,越是老顾客,越应该受到照顾,这是商家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 而现实却是越是会员,越被“算计”的多,这无疑是在透支熟客的信任,长期发展下去自会自取灭亡;另一方面,大数据“杀熟”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所以应该禁止利用大数据分析杀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