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365法律网 > 房产 > 单位集资房可以买卖吗

单位集资房可以买卖吗

时间:2024-12-08 13:11:20 点击:101 次
单位集资房的含义

集资房,原是有关单位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利用自身闲置用地招集外单位集体或个人、本单位个人的资金,共同解决生产、生活用房而出现的。由于集资房与商品房之间的巨大价格差异,一些单位和个人便擅自扩大集资范围和建房规模,甚至公然借机牟取暴利,或采取欺骗手段,损害出资人利益,导致纠纷时有发生。兴建集资房的土地来源主要有:企业通过减免地价或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集体经济组织的非农用地;农村私人宅基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文教卫生、科研单位的非营利性用地。

集资房可以买卖吗

集资房能不能买卖?这需要看集资房的产权状况。国务院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把集资房纳入经济适用房管理范畴。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筑标准、优惠政策、上市条件、供应对象的审核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因此,集资房市可以买卖的,但是必须符合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转让的具体规定。

集资房的转让方式有哪些

集资房的转让适用经济适用房的规定。具体来说,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集资房的转让方式如下:

1、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2、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3、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因此,由于集资房属于不完全产权,也就是说,集资建房的当事人并不享有完全的产权,所以其不能直接转让集资房。只有在缴纳相关费用并取得集资房的完全产权以后,才可以转入集资房。

集资房买卖存在哪些风险

由于集资房的转让存在很多的限制,因此购买者在购买集资房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外单位的人如果有意购买集资建房单位有集资资格员工的集资房,其必须仔细审阅该单位与职工签订的《集资建房协议》,查明以下情况:单位是否同意员工转让集资房?是否对员工的转让行为设定了限制条件?设定了哪些条件?单位是否保留优先购买权?

2、要清楚购买集资房存在风险,尤其是购买尚未取得房产证集资房风险更大。产权明晰是集资房上市出售的基本条件,集资者只有拥有全部产权才能处分房屋,同时其必须取得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房屋土地使用证两证后方可依法进入市场交易。故购买者在购买前必须先查明房屋的产权情况。

集资房转让协议怎么写

集资房转转让协议属于房屋买卖合同的一种,因此集资房转让协议的写法基本上与其他二手房买卖协议是一样的。集资房转让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1、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

2、集资房的具体信息(楼层、房号、具体位置等);

3、集资房转让的价格以及支付方式;

4、双方的违约责任。

集资房转让协议范本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工作单位:

住址:

身份证号: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工作单位:

住址:

身份证号:

一、经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甲方将xx集资房名额指标转让给乙方,由甲方出面并以甲方的名义购买单位一套xx平米集资房,但是所需的购房款一律由乙方来承担。(因房子尚未建造,楼层、房号以及具体位置后定),并由乙方支付甲方经济补偿金肆万伍仟元整。

二、由于所需的购房款一律由乙方承担,并由乙方支付甲方经济补偿金肆万伍仟元整。故此套房屋所有产权自始到终已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有异议。

三、按本单位集资房建房进展所需一切报名费、集资款,由乙方及时如实支付甲方转交给单位,每次甲方要出具相应收款证明给乙方。由甲方取回的单位收费凭据交乙方自行保管。

四、建房阶段中,一切建房费用有所变化,均与甲方无关,一切由乙方自行支付。(建房费用为集资房标准)

五、因不可抗拒原因,此集资房不能建成使用时,甲方应无偿退还乙方所支出的全部各种费用,即报名费、集资款和乙方支付甲方经济补偿金。

六、房子建好后,交乙方入住使用。

七、甲方应无条件地将房屋过户给乙方,当允许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甲方要出具各项证明,积极配合乙方办理,办理房产转让手续的各项费用由乙方自行支付。

八、如有违约,将支付违约金。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将支付乙方伍万元整违约金。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将支付甲方伍万元整违约金。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和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一、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十二、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日期:

签名盖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365法律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