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365法律网 > 交通 >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时间:2024-06-26 13:19:24 点击:98 次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原则

(一)客观评定原则

伤残鉴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二)比照评定原则

遇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标准以外的伤残程度者,可根据伤残的实际情况,比照标准中最相似等级的伤残内容和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相当的伤残等级。同一部位和同一性质的伤残,不应采用标准条文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文两次以上进行评定。

(三)分别评定原则

伤者符合2处以上伤残等级的,鉴定结论中应当写明各处的伤残等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在全面规范人体伤残程度的同时,该标准还建立了多等级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综合计算数学方法,引入了肩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并建立了功能丧失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多处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计算及肩胛带伤残的评定问题提供了依据。在该标准实施后,对多处伤害造成的多处伤残不再直接进行综合评定,而是按受伤部位分别评定残级,再根据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确定伤残赔偿指数,计算出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

(四)排除原伤病原则

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时,应排除其原有伤、病等进行评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1、一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二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c、 不能工作;

d、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三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c、 明显职业受限;

d、 社会交往困难。

4、四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c、 职业种类受限;

d、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五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

b、 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 社会交往贫乏。

6、六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降低;

c、 不能胜任原工作;

d、 社会交往狭窄。

7、七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c、 不能从事复杂工作;

d、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8、八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远距离活动受限;

c、 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

d、 社会交往受约束。

9、九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10、十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

1、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3、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4、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5、评定书。评定人评定结束后,应制作评定书并签名。评定书包括一般情况、案情介绍、病历摘抄、检验结果记录、分析意见和结论等内容。

6、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对象出具多份鉴定结论,若各鉴定机构均具有法定鉴定资格时,应依据鉴定机构级别的高低,一般应采信高一级别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排除那些级别较低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

Powered by 365法律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