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365法律网 > 交通 > 怎么才算闯红灯

怎么才算闯红灯

时间:2024-07-25 13:26:44 点击:164 次
怎么才算闯红灯

1、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中央处理器,在红绿灯周期内启动或关闭电子拍照系统(现在有双线圈和单线圈的区别,但目前包头装的是单线圈的,不管那种都是拍你没商量 )

2、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当时红灯,你的头轮子过线了,而后轮子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同时,违章车辆拍摄至少三张图片,一张是瞬间违章图片,一张是号牌识别图片,一张是全景图片(三张图片是瞬间拍摄的,你跑不了的!!)

3、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他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一前一后的,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这一对脉冲是在同一个红灯周期内产生的)。因此,你过了一个轮子就算了,不要再动,一动就完了。

4、黄灯亮时,拍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所以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差不多就可以走了,一样没事就这个道理。但是建议大家不这样做,因为时机比较难把握哟。

5、后期处理: 指挥中心收到图片,会将车牌号信息与车管所信息相比对,从而调出车辆的综合信息,如车主、车型、颜色等,然后由信息处理人员录入以使违章车主能够进行查询。当然也不是所有违章的车辆都能够被拍下来,只有车牌图片清晰的情况下才被记录。

因此,在不能确认时,应该是到达红绿灯前减速到可以停住的状态,尽可能在红灯时将车车停在线内,跨线停车仍有被“冤枉”罚款的可能。带有测速功能的电子眼,黄灯转红灯时,拍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测速系统关闭,拍照系统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拍照系统,启动测速系统。

解读新交规关于闯红灯的规定

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13年1月1号开始实施。新《规定》涉及机动车驾驶人考试、驾驶证日常管理、交通违法行为记分等多项内容变化。那么,1月1号起:闯黄灯扣6分么?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又会被扣几分?

问:听说闯黄灯也扣分啊?会不会太严?

答:要扣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黄灯表示警示,机动车遇路口时应减速通过。黄灯亮的时候如果您已经越过停止线,那您可以继续通过。如果还没越过停止线,就应该减速停车了。抢黄灯行为属于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对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6分。

问:听说闯红灯扣6分,如果我是在大车后面没看到红灯,闯了怎么办?能不能别扣我的分啊?

答: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驾驶人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比如闯红灯,由一次记3分调整为记6分。对因树木或大车遮挡导致误闯红灯的,经调查核实,属于交通信号灯设置原因导致的,经过行政复议后可依法变更或撤销原处罚决定。

问:那也就是说,闯两次红灯就会记12分吊销驾驶证吗?

答:不是吊销驾驶证,闯两次红灯达到12分属于累计记分达到满分,公安交管部门将扣留驾驶证,驾驶人需要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消除,驾驶证还给你;考试不合格,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问:明白了,那超速这次怎么记分啊?

答:新交规对超速的扣分非常严格,您可注意了,超速驾驶一次记12分的情形,只说以小车,就是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比如限速80,您开到了120以上,就扣12分。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也都是12分全扣。

问:我的车周五限行,但是我得带孩子去看病,没办法就用光盘遮挡了一下号牌。这个属于违法么?被抓住了怎么扣分?

答:当然违法,对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没有悬挂机动车号牌,或者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照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由原来的一次记6分提高至一次记12分。

问:听说开车打电话会被扣分,用蓝牙耳机或者免提行么?

答:《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电话、接听手持电话和观看电视,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2分。

问:我听说新交规对副驾驶不系安全带也扣分,是真的么?

答:这个说法不准确。关于安全带有两点要提示,第一,驾驶机动车只有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才会一次记2分。第二,对副驾驶不系安全带不扣分。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您还是系上放心。

问: 闯黄灯罚6分罚款200电子警察拍到算吗?一般多长时间才能知道罚款?

答:黄灯过白线不会拍,红灯了才拍。闯红灯罚款200元,拍照费30元。

外地闯红灯被拍一般会有邮寄的处罚通知书,接到通知书后15天内不交罚款就有滞纳金;本地闯红灯被拍一般 不邮寄罚单,没有滞纳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365法律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