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自然人,主要包括: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网友咨询:
T未满13周岁,就读于M学校。Q系某纹身店经营者。T曾经到Q经营的纹身店多次进行纹身。父母得知后特地向Q嘱咐不能再为T进行纹身,但Q仍再次为T进行了左手臂大面积的纹身。不久,M学校向T及其父母发出休学通知书,以T的纹身对学校的校容校貌有较大影响为由决定T暂时休学、建议对T全身纹身进行清洗至身体外露部位不再有明显纹身时方可继续上学。另查明,纹身超过一定面积,参军、招录公务员体检不合格。一审法院判决:Q返还T纹身费用1000元并赔偿T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等合理损失合计10000.27元的50%即5000元;Q赔偿T精神损害抚慰金15000元。
甘肃阶州(成县)律师事务所闫辐律师解答:
1.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认知能力不足以对纹身的性质、后果作出正确判断,行为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纹身,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纹身造成的损害存在过失的,可减轻侵权人的侵权责任。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过失不具有归责性,不能因此减轻侵权人的侵权责任。
闫辐律师补充:
《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闫辐律师,中共党员,硕士文化程度,中国法学会会员,成县人民检察院兼职研究员,著有《模拟法庭刑事审判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类案类判研究》(2020年关中.天水法学论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