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4S店花百万买到事故车,4S店是否存在销售诈骗
2024-07-29吉林长春的王先生,近日遭遇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在奔驰4S店花百万却买到一辆事故车,并且4S店拒绝退车,只想赔2万块钱。 法律规定,消费者购买新车后发现系维修或使用过的汽车,销售者不能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且得到消费者认可,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其陷入错误认识,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消费欺诈。 即使是小修小补的事故车,也应该将汽车的瑕疵告诉消费者。否则同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可以被认定为欺诈。所以,该4S店存在销售诈骗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
男子在4S店花百万买到事故车,车主是否有权要求4S店退一赔三
2024-07-29近日,男子在4S店花百万买到事故车一事上了热搜。 经了解4S店隐瞒车辆是事故车的行为涉嫌销售诈骗,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所以这是妥妥的退一赔三!绝不是2万的事啊!车主是有权利要求4S店退一赔三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男子在4S店花百万买到事故车,如何认定销售欺诈
2024-07-29认定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条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
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被判赔3万,退一赔三的条件
2024-07-22江西南昌一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只被判赔3万,车主要求一赔三被驳回引发争议。 法院判决4S店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情节尚不构成欺诈行为而驳回原告退一赔三的诉求,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在消费环节遇到了欺诈行为受到损失的,那么可以向生产者或者是卖家要求退一赔三。 产品有质量问题,也可要求退一赔三。因此,退一赔三的条件是: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那么增加赔偿的金额的三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
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被判赔3万,什么叫欺诈?
2024-07-22消费欺诈,是不法商人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低劣手段,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从而攫取高额利润。 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欺诈严重侵犯了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不能通过交易行为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市场经济秩序而言,利用欺诈手段推销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品质低劣、价格便宜,不法经营者利用欺诈手段恶意抢占市场份额,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
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被判赔3万,消费者维权方式有哪些
2024-07-22奔驰4S店把事故车当新车卖,车主要求一赔三被驳回,法院判定证据不足驳回诉求。 消费者在遭遇隐瞒、欺骗、误导等行为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以后,有以下维权途径供消费者自主选择:一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是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被判赔3万,消费欺诈的具体表现形式
2024-07-22消费欺诈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这么几种: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
奔驰4S店事故车当新车卖被判赔3万,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2024-07-22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比如: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立法和提示教育层面,而要不断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真正提高违法成本,对不法商家形成有力震慑,让其不敢也没有能力再去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
定损员和4s店的猫腻
2024-06-21导语:定损员和4S店之间的猫腻,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一种消费纠纷。在处理车辆维修事故中,定损员与4S店之间的利益关系常常引发争议,究竟是受害车主受益还是被坑? 案例: 小明的汽车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损,他带着车辆去了一家知名的4S店进行维修。在定损员的检查下,车辆损坏的部位被确认并列出了维修清单。然而,当小明拿到维修账单后却发现,4S店对于车辆损坏的部位进行了“过度维修”,明显超出了原定的维修范围,导致维修费用大幅增加。 小明质疑定损员和4S店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勾结,导致车辆维修费用被人为地增加。他
划痕去4s店一擦就没了
2024-06-15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不小心在车辆上留下划痕。有些人选择去4S店处理划痕,结果一擦就没了。但是,如果4S店的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 案例: 小明的车子不慎被刮了一道划痕,于是他决定去当地的4S店进行处理。在4S店的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小明选择了一个划痕修复服务,价格不菲。不过,修复后的划痕确实消失了,小明也很满意。 然而,几天后,小明发现修复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划痕又重新出现了。他怀疑4S店的修复方式不妥,导致划痕并没有真正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