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已有的公摊率共识:
1、7层以下多层住宅公摊率为7—12%;
2、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16%;
3、12—18层住宅公摊率为14—20%;
4、18—33层住宅公摊率为16—24%;
5、独立别墅公摊率为1—5%;
6、联排、叠加别墅公摊率为1—8%。
虽然国家在一般住宅的公摊系数上没有规定上限,但通常不会超过0.3。
如何计算商品房公摊面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的内容如有变化,应以建设部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为准。
各户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户套内面积按比例进行分摊:
第1步:计算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之和一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各户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第2步:各套房的公用分摊面积=分摊系数×各套内建筑面积。
一般来讲分摊面积是整栋楼的公用面积,当然房屋楼体的墙壁也在里面,带电梯的房子公摊相对大点。
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如何分摊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分摊原则为:产权双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其文件或协议计算分摊;无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可按建筑面积比例进行计算分摊。
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是:
1、多层商品住宅楼,须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再按幢内的各套内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2、多功能综合楼,须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幢内不同功能区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再按幢内各功能区内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约定商品房公摊面积要注意什么约定商品房公摊面积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购房人应当充分利用开发商提供的合同示范文本,应当在合同主条款中约定公摊面积的具体大小,并在合同附件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以及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约定,一旦发生变更的情况,开发商就必须履行通知义务,而购房人则有权选择是否退房。公摊面积可以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来衡量,即公用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一栋楼的分摊系数可能不是唯一的,一般说来,塔楼的分摊面积要大于板楼的分摊面积,实践中塔楼的分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楼板的分摊系数在0.14-0.16之间,这也是一套房屋公摊面积的适度范围。
其次,建议购房者在合同附件中作出诸如明确的规定:“上述分摊原则和分摊面积的计算应当符合行政规章合地方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出卖人违背本条约定的,应当退还不应计入分摊面积部分的相应价款,并按照该价款的20%向买受人支付违约金。”
最后,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公摊面积作出强制性规定,所以,购房人要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对公摊面积作出详细的约定,才能防范风险,维护其合法权益。
商品房公摊面积纠纷案例案情介绍:2002年11月8日,原被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约定:被告将其开发的十甫名都商厦的房屋预售给原告。建筑面积101.82㎡,其中套内面积55.80㎡,分摊面积46.02㎡,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单价164226元/㎡。 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约定支付了购房款,被告按约定交付了房屋,交付的房屋经产权登记机关确认,房屋套内面积为55.5362㎡,比合同约定的少了0.2638㎡,共有分摊面积为28.8496㎡,比合同约定的少了17.1704㎡,合计总建筑面积为84.3858㎡,比合同约定的少了17.4342㎡。赵某认为,交付的房屋公摊建筑面积减少,已构成违约,开发商应退还其购房款1569078元。开发商则认为,其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五条已经明确约定:以套内建筑面积为依据进行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该商品房交付后,实测计价面积与合同约定计价面积误差为0.2638㎡,面积误差比为0.472%。根据合同约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0.6%以内的买卖双方不作任何补偿,而对公摊面积的差异则不负责赔偿。
审判:本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审理终结。二审法院认为:合同约定案涉商铺的公摊面积为46.02平方米,而实际的公摊面积为28.8496平方米,并不符合合同约定,认定被告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据此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被告应补偿原告所购商铺公摊面积差异款1545336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