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365法律网 > 医疗 >

医院在接受药品、医疗器械捐赠时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

2024-07-05

医院在接受药品、医疗器械捐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物资捐赠应当跟疫情防治相关,慈善组织募捐和接受捐赠时要做好基础调研。 2.保证捐赠物资质量合格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慈善组织根据规则确定捐赠物资的价值。 4.疫情防护紧急可采取捐赠意向书或签署电子协议方式处理。 5.接受了当前不易保存、难以用于疫情防治的物资,应区分不同情况分类,针对性处理。 6.应当快速、全面、真实地披露受捐赠物资的去向。 【法律依据】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

医院在接受药品、医疗器械捐赠时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2024-07-05

医院在接受药品、医疗器械捐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物资捐赠应当跟疫情防治相关,慈善组织募捐和接受捐赠时要做好基础调研。 2.保证捐赠物资质量合格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慈善组织根据规则确定捐赠物资的价值。 4.疫情防护紧急可采取捐赠意向书或签署电子协议方式处理。 5.接受了当前不易保存、难以用于疫情防治的物资,应区分不同情况分类,针对性处理。 6.应当快速、全面、真实地披露受捐赠物资的去向。 【法律依据】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

谁有权决定对发生疫情场所或该场所内特定区域人员实施隔离措施

2024-07-05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有权决定对发生疫情场所或该场所内特定区域人员实施隔离措施的机构是谁

2024-07-05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签订《居家隔离承诺书》后却违反承诺,外出行动,这样的行为会负上法律责任吗

2024-07-04

签订《居家隔离承诺书》后却违反承诺,外出行动,这样的行为会负上法律责任。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第2款的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行为人施加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

确诊病例的家属是否负有自觉隔离或求助医学观察的法定义务

2024-07-04

确诊病例的家属负有自觉隔离或求助医学观察的法定义务,确诊病例的家属或接触过的亲人属于密切接触者,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密切接触者属于极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在没有经过隔离期间,没有确定是否染病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感染他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期间发布的有关隔离规定,情节较轻的,面临行政处罚;危及公共安全的,涉嫌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

明知自己已感染,在公共场所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未造成病毒传播的是否违法

2024-07-04

明知自己已感染,在公共场所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未造成病毒传播的违法,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如果明知已经感染病毒,仍然在公共场所活动且不采取防范措施,就算未造成病毒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仍然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属于法定不准结婚的传染病范围

2024-07-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属于法定不准结婚的传染病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指重症精神病、先天痴呆症等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不属于法定不准结婚的传染病范围。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公职人员可能涉及被问责的情形是什么

2024-07-04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公职人员可能涉及被问责的情形是: 1.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2.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3.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4.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 5.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6.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

知道身边有来自疫情发生地或确诊病例,是否应该向有关部门报告

2024-07-04

知道身边有来自疫情发生地或确诊病例,应该向有关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故意隐瞒不报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31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

Powered by 365法律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