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365法律网 > 刑事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标准

时间:2024-08-11 11:37:05 点击:129 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相关法律

一、《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5.7

第二十八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例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解德广,男,1929年9月1日生于云南省通海县,汉族,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离休于部,住通海县老干局干休所。因本案于2000年4月7日被刑事拘留,同月20日被逮捕,现羁押于通海县看守所。

辩护人查志堂,云南法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通海县人民法院审理通海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解德广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挪用资金罪一案,于2000年8月1日作出(2000)通刑初字第65号刑事判决。被告人解德广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依法不开庭审理。本案经合议庭评议并报审判委员会讨论,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被告人解德广在担任通海县老干局工贸经营部、云通公司、云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期间,该公司违反文件规定,从1993年2月至1998年11月,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方法,向通海县老干局离退休干部及其他在职干部、居民、个体户等800余户集资2005万余元,其中向非离退休干部102户集资146.7万余元,除将上述款项用于还本付息、企业投资以外,还以20%或25%的高利借给他人,至1998年12月处理云通公司问题的工作组进驻时,已造成该公司集资款848万余元本金无法退还的严重后果。据以认定的证据有书证玉老发(1992)27号文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委派书、集资款发票、储金证、股金证、集资统计表、公司支付利息和分红情况表等及证人林绍有、李开疆、阈菊芬、普光有、谢仕群等人证言、被告人解德广供述。一审法院认为云通有限责任公司违反规定,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被告人解德广作为该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判决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解德广犯挪用资金罪因不符合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不予支持。据此,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解德广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上诉人解德广上诉及其辩护人查志堂辩护认为:云通公司是受老干局“老干实业总公司”安排代老干局收取集资款的,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应由云通公司承担,更不应由解德广承担;集资对象是特定的,扩大到社会上是因经办人是难以识别老干部身份造成的,不是上诉人解德广主观愿意的;云通公司的行为只是违规行为,而且是法人行为,上诉人解德广的行为没有构成犯罪。

经审理查明,1993年2月至1998年11月,上诉人解德广在担任通海县老干部局根据中共玉溪地委老干局等7家单位联发的玉老发(1992)27号文件成立的通海县老干局工贸经营部、云通公司、老干局老协会经济信息服务部、云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董事长期间,该企业违反文件第二条“注册资金可在离退休干部中个人集资”的规定,在集资已够注册资金的情况下,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并随企业名称的变更以集资款、储金、股金等名义集资付息的方法向通海县离退休干部及其他在职干部、居民等800余户集资2005万余元,上述款项除用于企业投资外,大部分用于还本付息及以20%或25%的高利借给他人,至1998年12月已造成集资款本金848万余元无法退还的严重后果。上述事实清楚,据以认定的证据有玉老发(1992)对号文件证实集资只限于注册资金;企业申请注册书、注销登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证实云通公司名称变更情况及最高注册资金为50万元;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派书及证人林绍有、颜洪图证言证实企业虽几次变更名称,但解德广一直担任经理、董事长;集资款发票、储金证、股金收据复印件证实随企业名称更改企业以集资款、储金、股金等不同名义收取资金并在股金收款单据上注明利率;云通公司集资人股情况说明、记帐发票、存款汇总表、公司支付利息和分红情况表、银行同期利率复印件证实云通公司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1月以高于银行同期1至10个百分点的利率非法吸收存款2005万余元,名为集资人股,实为存款付息及至1998年12月尚欠本金848万余元;证人朱桂芬、阈菊芬、普光有等人证言及收款单据、储金证等书证证实集资扩大到非离退休干部人员;上诉人解德广原供述、证人谢仕群、路忠泽等人证言及借款单据等书证证实解德广将集资款以20%或25%的高利借出的事实;证人林绍有、祁家义等人证言及解德广供述证实老干局及老干实业总公司对集资款的基本情况并不掌握,云通公司亦未提供过相应账目,集资款由云通公司收取、使用。综上所述,上诉人解德广及其辩护人对事实所提异议与证据证明的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本院认为,上诉人解德广无视国家法律,在任云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期间违反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以集资、入股等名义大量吸收公众资金,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且后果严重,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严惩。上诉人解德广的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解德广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365法律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